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笔者有幸与新同学们一起聆听了2012年9月14日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学校表彰的第一位“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先生所做的“饮水思源”的讲话。与学院广大青年大学生一起“零距离”领略了大家风范,“零障碍”感知了大师风度,深受教育、颇获启发。
近期我一直在与学院的大学生们一起反复学习、深入领会院士讲话精神,一直在细嚼慢咽、细消精化院士讲话精神,越来越感到院士讲话就象一席丰盛完美的文化“大餐”,越嚼越有嚼头,越品越有味道。李振声院士的讲话字数不多,但内容十分丰富,全面讲述了自己学习发展的经历,详尽记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深刻阐述了李院士的所学所做、所思所感。李振声院士的讲话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没有晦涩难懂的华丽辞藻;所有的是不兜圈子、不绕弯子,实话实说、实话直说;所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所有的是平等交流思想、对等沟通认识。讲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讲学生关心的话题,指向鲜明、意深旨远,深刻不深奥,平实不平凡。李振声院士以讲故事代替了讲理论,以谈感受代替了谈经验,用平白、平常、平直的话语讲清楚、说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听了感到字字有丰富内涵、句句有厚重分量,感到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李振声院士的讲话紧紧围绕一个鲜明主题,就是饮水思源、感恩学校和老师;由于讲话的听众主要是新生,讲话在凸显这个鲜明主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了使用学生视角,更多注意了引导优化学生思维。贯穿李振声讲话的一条突出主线,就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讲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引导同学们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尊重和应用客观规律,又要全面和动态对待具体问题。李振声以其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路、独有的风格,深刻阐释了教与学、个人与集体、暂时与长远、成功与失败、平凡与非凡、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绝对与相对、主观与客观的证关系。讲话既是一堂生动鲜活的感恩教育课,又是一堂精彩绝妙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宣传普及课。
食科学院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注重实效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饮水思源”讲话的活动,对学生干部进行了专门指导、专题培训,在大学生特别是新同学中形成了广泛的思想共识、深刻的精神共振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中英合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2级新同学孙嘉阳在谈学习体会时说,“在那个生活和学习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李振声先生仍然刻苦钻研学业;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经济发达,生活无忧的年代更没理由不刻苦学习。大学生应该倍加珍惜现有的一切,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以实际行动感恩学校,报效祖国”。中英合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2级新同学亓燕然在谈学习体会时说,“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进步,感恩老师的最好方法就是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学会独立思考,将激情与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努力把专业知识学精、学细、学实、学透,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级新同学袁全在谈学习体会时说,“是学校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火把,是老师帮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我们要将院士的讲话精神转化为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日常的行为,以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的实际行动感恩学校、感谢老师”。学习领会、咀嚼消化“饮水思源”讲话的活动,正在食科学院广大同学们中逐步引向深入。
校友资源是学校的特有资源,校友文化是大学的特色文化。山东农业大学自 1906 年创建以来,历经几代人艰辛创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 17 万余名高素质优秀人才,大批校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也成为办高水平文化强校名校的特有丰厚文化资源。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主动引进、充分发挥校友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可以将校友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优化为科技创新资源、深化为社会服务资源、具体化为文化传承创新资源,特别是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活动,开展青年大学生与“优秀校友”面对面等生动鲜活的活动,在积极推进文化强校名校建设过程中大有作为。
文章来源:食科学院
文章作者:田保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