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学学子,利用假期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多听、多看、多想,将课堂知识联系实际、将书本理论应用实践,有利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让自己心中的个人梦、农大梦、中国梦变得更清晰、更明确,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会更有动力。”农学院2010级农学专业韩雷同学在结束5天的调研活动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韩雷带领的“兴农服务队” 是农学院“三下乡”团队之一。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之际,今年暑假,农学院充分发挥本院专业教学优势,共组建了52支“三下乡”、“调研山东”、“三农调查”队伍,吸引了230余名同学参加,各团队成员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基层农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分享经验,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实践中接收了锻炼。
积极部署,确保活动实效
今年暑假,农村大众报携手我校主办了“三农”调查活动,农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在活动前期专门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鼓励同学们积极报名参与,把此次实践活动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用亲身实践巩固自己的课堂知识。
为了保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学校团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是团队联络制度,学院团委要求每个团队的队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人,随时跟踪汇报团队的活动情况,并每天进行信息汇总,使学院团委了解各团队动向;二是信息发布制度,各团队在调研过程中都通过QQ、人人网、微博等方式,随时随地发布调研信息以及感受,与更多同学分享调研过程中的新事、趣事;三是媒体宣传制度,学院团委要求团队应积极与当地电视台、媒体等及时联络,扩大活动的社会效益,其中我院“兴农队”在齐河县调查时,受到当地电视台的全程记录报道。
深入调研,感悟基层乡村生活
在活动过程中,各团队成员走进农村,深入田间,进入养殖场、种子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活动。除了粮食高产、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方面的调查外,有的团队还围绕老年人生活现状和留守儿童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查,调研课题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阳光调研”小队走进泰安市景区大津口村,通过联系村干部、查阅村庄收支账簿,走访村民家家中、敬老院、卫生院等的实践行动,充分了解了大津口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并就该村的老年人医疗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走访,撰写了《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针对今年夏季我省聊城、德州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作为省级重点团队的农学院大学生“兴农”服务实践团队邀请山东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人员和农学院玉米专家刘鹏副教授一起走进齐河夏玉米生产一线,开展了以高产玉米攻关田种植情况调查、农业知识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兴农、惠农实践活动;撰写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和科学抗灾减灾的技术对策并印刷了农业生产常识手册和玉米田间管理科技明白纸。
“光辉岁月”调研团队一行到达邹城市中心店镇东付村,在草莓园负责人带领下参观了草莓标准种植园区,分别就东付村草莓种植的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做了详细调查,并与种植园区的负责同志进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了解村民们的草莓销售、收入等情况。
农学一班的吴竞争同学通过深入田间和农户走访调查的方式考察了菏泽、济宁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现状,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鲁西南地区栽培方式的优势不足,给当地村民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013年的暑期社会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它带给同学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参与调研的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连续几天的调查收获颇丰,对自我发展有了新的定位,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学用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实现中国梦,农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