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典型的工科学院,机电学院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专业上的优势;同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学生都要自主设计、自主开发机电类的相关产品,而这些设计研发的过程恰恰是学生今后所从事相关工作的一整套流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将极大地培养机电学子的工程素养,有利于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体会企业机电产品设计开发的理念、流程、工艺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不足:一是在创新创业的专业团队建设数量少,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拳头;二是创新创业活动多,投入多,但缺乏创新创业日常的、长期的锻炼培养;三是学生创业公司多,但产品孵化少,缺乏科技含量高、在全校范围内有影响的、有特色的品牌性产品;四是学生与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尚显不足;五是学生深入企业、在生产一线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较少。这些成为影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学院筹划建立卓越工程师班,采用虚拟班级的方式,通过专题学术报告、组建分方向模块的团队、搭建专业导师与学生双向平台、加强日常研究与交流碰撞、孵化机电特色创业产品、深入企业实践等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拓展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浓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力争面上开花、点上突破。
(一)加强能力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同时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论培训。一是采用学术报告等形式,聘请学院优秀导师、优秀企业家、高级工程师、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公司每月开设3—4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特色讲座,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二是每周组织开展班级创新创业研讨活动,让同学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二)开展科研实训。主要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一是组织学生每周2—3次进入实验室、实训中心,进行科技创新基本技能培训与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二是每年10月份,举办与专业教师的双选活动,搭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有效平台;三是按照班级学生个人能力及兴趣与学院各创新创业团队、公司进行双向选择,进入相应的团队参与项目的研发、制作;四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的申请,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指导。
(三)拓展企业实践。主要通过去机电类企业进行实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应用的接轨,提高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能力。一是每学期组织2—3次企业参观、交流学习,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与生产,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创业经验;二是每年寒暑假,组织班级学生深入机电类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参与企业生产部分环节,尤其是研发、工艺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参与到生产一线。
(四)提升转化应用。重点一是由卓越工程师班导师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高水平科技创新类产品的研发、制作,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二是通过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组建高水准的创新团队与创业公司,同时对新一届工程师班学生进行培训,进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班的良性发展,提高吸引力。
为保证工程师班的健康发展,我们聘请了13位企业老总担任班级的实践导师,7位校内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设立了班主任,组建了班委;明确提出,在学科竞赛、学生课题申报、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向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倾斜,就业优先推荐;凡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可优先推荐攻读免试硕士研究生等倾斜性政策;建立激励与淘汰机制,通过设立定量化指标,对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进行考核。
下一步,学院将以“卓越工程师班”为载体,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孵化特色、品牌化产品,加强学科竞赛日常培养培训,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