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泰城,夏日炎炎。上午第二大节结束后,正值天气高温期。因天气燥热,大多数同学急急忙忙撑开遮阳伞,尽早向宿舍赶去。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忍着晌午的燥热和一上午上课的疲惫,推开一间间教室的门,沿着走廊一层层排查,确保教室里电灯,风扇等用电设备均已关闭。他们就是农学院 “关灯小队”。怀着满心的敬意,记者走进这了支小队。
作为发展性资助项目之一,“关灯小队”是农学院中一股充满活力的力量,作为这支队伍的队长,2012级农学1班陈占胜同学告诉记者,“关灯小队”的酝酿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他开学至今,他发现部分同学节能意识薄弱,有很多教室,都是开着灯、风扇度过整个中午,这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陈占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今年自主性发展申报工作的开展,即为陈占胜提供了一个做志愿服务的机会。 “我们不愿意看到能源被浪费,所以我们想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节能环保。”当谈到队伍组建的初衷时,农学1班的刘金磊如是告诉记者。
他们的工作,简单却不平凡。虽然关灯、关风扇只是最后一节上课的同学举手之劳的事,但这对他们来说,却意味着每天中午的满头大汗和爬楼梯之后的疲惫。每天中午11点55分,大多数同学走后,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从一楼到六楼,他们队里的人协调合作,每人每周要检查三次教室,每一次检查都需要在12点20分左右才能完成 。中午的综合楼,相较于室外,要凉爽。但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如此跑来跑去,难免会很累,即使室内带着几分凉意,但不停走动的他们,感到的,只是闷热。常常,汗水会打湿他们的头发和衣服。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不辛苦。”
当问及他们以后对这支队伍的规划时,陈占胜笑着说:“我们准备下学期把我们的小队发展成一个公益性质的社团。召纳更多喜欢做志愿服务的新生进来。不断壮大我们的力量,让它成为一个长期的、正式的组织,带动更多人提高自身文明,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
随着他们工作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同学已发现他们的辛勤工作,并在离开教室之前,自觉检查各电器的开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