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点

 

    去年11月11日,淘宝创造了350.19亿的销售额,网络瘫痪、快递爆仓等热点话题伴随着包裹运送的过程被网购达人一路吐槽。今年各大电商变得更加聪明起来,早早开启预售模式,10月中旬起,“双11”的促销广告就已经铺天盖地。但是,商家精明了,作为大学生消费群体,我们是否理性呢?

    最低至5折的价格优惠,加上先付定金即可抢购的“诱惑”,确实吸引了不少同学,“解锁——打开淘宝——加购物车”俨然已经成为网购狂热粉消磨时间的惯性动作。“一年只有一次的购物节,当然要把握住这个打折的好机会,”大二经管学院的顾同学说,“虽然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品,但是看到打折就忍不住想买。”网购不是罪,但在大学生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前提下,过度消费导致自己生活费出现“财政赤字”,确实是极不理性的行为。

    根据网络上一组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都对商家打出的促销政策有消费的冲动,而只有20%的大学生认为“双11”的打折真的经济实惠。在商品质量方面,虽然每位商家都打着超低价、保质量的旗号,但拆开包装后的“宝贝”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的期待值,所以68%的同学将“双11”的特点定义为“引起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

    面对百万商家破釜沉舟般的促销大战,想管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虽着实不易,却也不是毫无对策。相比全无规划的狂热粉,其实一大部分同学已经拟好购物清单,做好了理性消费的准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商品堆里,食科学院的魏同学早就提前关注心仪物品的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区分商家提价又折扣的虚假价格。另外,转移视线焦点,不加入购物狂潮或者把关质量,确认需要再决定购买也都是不错的方法。

    理性对待“双11”,大学生应将书本上所学的消费观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才能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市场中不花冤枉钱,做真正的赢家。

 
文章来源:植保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李明娟 侯文华 王雪囡 吴秀娟
责任编辑: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