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点

 

光阴逝水,已近年末,在这个肃杀的季节中,刚刚走过的12月9日,又让我们重新思考“爱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1935年12月9日,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他们用自己的誓言在抗日救国。回望如今,大学生们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的时代,对于爱国行为是不是要有更深的思考?

用知识武装自己,做理性爱国人。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作为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备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应当学会思政教育内容,面对社会多面现象,能够用辩证性思维考虑问题,进而成为一名理性爱国者。同时,专业知识在未来职业发展、社会贡献上发挥重要作用,每个人也许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因此,在大学阶段,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将成为职业生活中一大优势,逐步在岗位上成为理性爱国人。

用行动充实自身,做实践爱国人。当下大学生步入社会,对于爱国行为只存在于“口号”形式,缺乏实际性的爱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关注时事政治,联系社会现状,分析我国与多国之间的关系,并养成思考自身人生价值的习惯。此外,也可以组织爱国活动,借助扫烈士墓、关爱烈士家属、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形式将爱国行为落到实处。

历史是没有抽掉的楼梯,当代大学生应当利用楼梯带来的财富与教训,发挥爱国精神,以饱满的英勇姿势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文章来源:动科学院
文章作者:李亮亮 郭文慧 祝萍
责任编辑: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