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7点,食科学院在校本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硕士研究生曹娅、邢艳霞和李亮亮分别做了题为“食用植物油中添加剂(物)筛查确证方法”、 “蒜氨酸的分离纯化”和“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在大蒜及土壤中的残留”的学术交流报告,食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学校“1512”工程2层人才李大鹏教授,食科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食用油一般为液态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在制作食品过程中经常被使用。然而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中常添加某些添加剂或添加物。曹娅建立了食用植物油中27种添加剂和违禁添加物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加强了食品检测的力度,保证了食用油安全。
蒜氨酸存在于大蒜中,为大蒜中含有特定的一种物质。经大蒜酶作用分解后,它产生大蒜气味的裂解产物,有类似大蒜素的抗菌作用。邢艳霞通过考察不同灭酶方法的灭酶效果,获得较高纯度的蒜氨酸纯品,优化蒜氨酸的提取条件和纯化工艺。
大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蔬菜品种,许多国家对我国出口大蒜中农药残留提出苛刻的要求;而大蒜成分复杂,农药的提取检测较为困难。李亮亮利用色谱法分析大蒜中的吡唑醚菌酯和代森联残留及其消解规律,为该药剂的安全合理使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食科学院通过学术交流报告活动是食科学院学术创新的一盏引航灯。活动通过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培育和创新思想熏陶,展现学院研究生的学术风采和成就,形成一种和谐高雅、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使参加活动的研究生不知觉中受到影响和浸润,促进大家主动去学习、自觉去研究、积极去探索。
文章来源:食科学院研究生会
文章作者:王新春 刘榕 王梦颖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