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来说,基层农村是最好的课堂,今年暑假,农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共组建了52支“三下乡”、“调研山东”、“三农调查”队伍,吸引了230余名同学参加,大学生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农村,深入田间,进入养殖场、种子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活动,与农民分享经验,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强化服务,接受锻炼。
在活动前期,学院团委专门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鼓励同学们积极报名参与,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理论联系实际一个纽带,用亲身实践巩固自己的课堂知识,通过深入基层,不断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进一步锤炼吃苦耐劳、讲求奉献的品质。
在活动中,作为省级重点团队的农学院大学生“兴农”服务实践团队邀请山东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人员和农学院玉米专家刘鹏副教授一起走进齐河夏玉米生产一线,开展了以高产玉米攻关田种植情况调查、农业知识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兴农、惠农实践活动;“光辉岁月”调研团队一行到达邹城市中心店镇东付村,在草莓园负责人带领下参观了草莓标准种植园区,并与种植园区的负责同志进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了解村民们的草莓种植情况;“阳光调研小队”前往泰安市景区大津口村展开了深入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的认真讨论,查阅村庄收支账簿,走进村民家家中、敬老院、卫生院等地实地走访等实践行动,充分了解大津口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撰写了《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种子专业的几名同学借到平邑天泰种业实习的机会,深入工厂车间,参观了公司的水分净度测定室、纯度测定室、种子贮藏室,体验操作设备,提高专业技能;农学一班的吴竞争同学通过深入田间和农户走访调查的方式考察了菏泽、济宁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现状,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鲁西南地区栽培方式的优势不足,给当地村民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保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学院团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是团队联络制度,学院团委要求每个团队的队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随时跟踪汇报团队的活动情况,并每天进行信息汇总,使学院团委了解各团队动向;二是信息发布制度,各团队在调研过程中都通过QQ、人人网、微博等传播方式,随时随地发布调研信息以及感受,与更多同学分享调研过程中的新事、趣事;三是媒体宣传制度,学院团委要求团队应积极与当地电视台、媒体等及时联络,扩大活动的社会效益,其中我院“兴农队”在齐河县调查时,受到当地电视台的全程记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