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功能性环保农膜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在我校举行,项目研发单位及生产企业的代表交流、总结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研讨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山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何乃波出席会议并对项目管理提出要求,希望项目各参加单位通力合作、协同创新,推进项目各项研发工作按计划开展。出席会议的项目承担单位专家现场考察了山东农业大学莱芜农膜试验基地,听取了各课题和研究团队年度工作汇报。项目特聘专家、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曲召令和高中强分析了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功能性环保农膜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是由科技部委托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据记者了解,重视协同创新是这个项目的一个突出特点,研发单位与生产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密切合作,建立生产试验基地,以农作物的生产需要为目标,加强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增强产品的针对性。该项目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浙江大学等10家国内农膜研发、生产领域的优势单位共同承担。在校内,就组织了园艺、机电、农学、化学、信息等学科的专家参与研发。据介绍,2012年度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在农膜新材料研发、功能性环保农膜产品研制和农膜生产及装备开发改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发成果并进行了示范。
在农膜新材料方面,项目以长支链可控生物降解共聚酯树脂、接枝聚乙烯及部分环保型助剂改性为重点,先后合成了多种含α-烯键的表面活性剂、含β双键反应型流滴剂、长支链共聚酯树脂等多种环保型农膜原材料,并根据农作物生产需求,对多种助剂进行了定向改性,为作物专用型农膜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农膜新材料的研发,项目已试制200余个农膜小试样品,并开发出生姜等作物专用棚膜、可控生物降解地膜、水-温-气耦联控制地膜等4大类50余种功能性环保农膜产品,正在通过田间功能性验证不断改进配方,提高性能。为保障功能性环保农膜的产业化生产能力,项目还开展了农膜生产装备开发、工艺改进工作。目前已建成生产能力2000吨的“一步法”、“两步法”涂覆功能性环保棚膜生产线各1条,并开始试生产。
为加快功能性环保农膜的推广应用,项目还在北京、山东、甘肃多地建立了2600余亩示范推广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