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农业大学杨在宾、杨维仁教授等完成的“莱芜黑猪适宜氨基酸水平和肉品质研究”项目屠宰实验在莱芜进行。来自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农大、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和美华集团、莱芜市畜牧兽医科研所的近20位专家应邀到现场进行指导,并鉴定猪肉品质。专家们认为,该研究紧密结合莱芜黑猪优质猪肉生产需要,构建了生产优质猪肉的适宜氨基酸模型,填补了利用地方品种猪、合理的氨基酸水平生产优质肉猪的技术空白。
该项目是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营养与饲料岗位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针对风味优质莱芜猪肉生产的营养技术难点,系统地进行了氨基酸需要量模型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教授、生猪体系岗位专家杨在宾、杨维仁等专家,参照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NRC)标准,在日粮中使用不同的氨基酸水平,研究其对莱芜黑猪育肥猪生长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肉品质的影响。与会专家现场品尝鉴定了不同试验组别猪肉多汁性、柔嫩度、滋味和适口性等指标。
根据研究结果,按照NRC70%至80%总氨基酸水平可以使莱芜黑猪达到理想的增重,且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风味等指标也符合莱芜猪的基本肉质标准。另外,80%至90%NRC总氨基酸水平可以获得较好的饲料效率。项目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还发现,莱芜黑猪生长强势在28周龄以前,饲料高效率在20周龄以前。
据了解,莱芜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资源之一,具有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种质特性。国内对莱芜黑猪日粮氨基酸水平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2014年初,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以体系项目为依托,确立莱芜黑猪营养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了我校山东和美华集团的横向课题,以体系综合试验站莱芜市畜牧兽医科研所作为基地,实现了项目研究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