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校正在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活动。讨论中,广大师生解放思想,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着眼学科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跨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把脉开方,为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营造全校师生“人人关注学科建设、人人参与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特开设“学科建设大讨论”专题,为广大师生开展学科建设讨论提供阵地和平台。
谈谈学科建设大讨论的“虚”与“实”
车先礼
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学科建设大讨论,全校广大干部老师全面参与、热情高涨。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开展这样一次大讨论,我想是基于一个大背景,就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新变化,我校的发展模式和定位需要在适应新常态和新变化的前提下进行新的突破。这就需要首先从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着手,用牵“牛鼻子”来谋全局。
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体现了学校党委、行政对学校发展定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是未雨绸缪的战略性思考,目的是使学校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抢抓发展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体现了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发展自觉和担当精神;体现了农大自强不息、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可贵品质,闪烁着农大文化、农大校训和农大精神的光芒。开展好学科建设大讨论,是全校管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
学科建设大讨论与学校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步进行,两项工作目标一致、本质相通、相互促进。要求我们要以“务虚”的精神搞好讨论,以“求实”的态度抓好落实。
搞好学科建设大讨论首先要务好“虚”。 目前,我们的学科建设有成绩、有特色,但也有迷茫、有徘徊,存在着发展的瓶颈。务“虚”,就是在讨论中不设框框,打开思想,敞开思路,让干部老师放下顾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碰撞思想火花,形成思想风暴,真正达到集思广义,纳众家之长的目的。要利用这次学科建设大讨论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无论是优势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都要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在正确理解学校提出的推动学科发展的“两大战略”中开展探讨,在认真领会温孚江校长分析的学科建设发展面临的“五大危机”中进行思考,要鼓励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僵化思维,以断尾求生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态度在学科建设大讨论中积极建言献策。要把这次讨论作为一次认识的大统一,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建言的要求,通过讨论寻找各个学科发展存在的差距,通过对比对找出学科发展存在的优劣,通过思考谋划出路,通过争论形成共识,最终达至凝练共识,统一认识,鼓干劲、谋发展的目的。要把这次学科建设大讨论作为学校发展新征程的大动员,努力在迷茫中找清醒,在徘徊中寻出路,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找出切实可行、适合我们校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校的学科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再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搞好学科建设大讨论目的是务好“实”。本次学科建设大讨论不仅要重视讨论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讨论结果,有可操作能实施的办法、思路和措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要通过大讨论理出学科建设的思路,找出学科发展的出路,要着重抓好几个“点”,一是把握好讨论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为学校各学科长远健康的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对加强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要立足学校发展定位与各学科特点,为学科的发展找空间、找角度、找路径,提方案、提措施、提办法,找到最佳切入点;三是寻找和创造结合点与增长点,无论是错位发展还是跨界发展,无论是优势学科、特色学科还是弱势学科、新兴学科,都面临如何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学科竞争力问题,面临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应在这次大讨论中寻找和创造学科发展的更多结合点和更新增长点。以上几个“点”,需要我们通过大讨论念真经、出实招,用富有成效的“务虚”成果为下步学科的“务实”建设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拿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指导和落实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意见。
学科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内涵提升的核心工作,抓好学科建设,就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和推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和管理服务等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开展,就会大大加快学校迈向高水平大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