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和6月6日,农学院两次邀请校内外专家研讨学科建设工作。6月1日,副校长王振林,科技处处长米庆华,研究生处处长张春庆,农学院院长孔令让,董树亭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东,中玉金标记(北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学家卢洪博士以及农学院教师代表等分别就如何做好农学院学科建设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提出意见。6月6日,农学院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和山东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姜卫良作报告,继续为农学学科建设把脉。
6月1日的研讨会上,我校校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东教授说:“母校现阶段进行学科建设大讨论尤为必要。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并已报教育部,要对全国高校和学科重新进行分类,分出一流大学、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也很有可能分为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
董树亭教授提出:“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更具生命力的学科,突出优势学科特色,这是农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张春庆、米庆华、卢宏博士等专家一致认为,山东农业大学的定位是立足山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科建设必须符合社会需求。
与会专家认为,平台建设是高水平学科发展的基础,各学科要交叉融合发展。王洪刚教授认为,学科就是平台,是吸引和集聚人才以及科研创新的平台,学科建设的内涵要紧扣农业产业链的需求。米庆华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大平台建设投入,应用研究跟得上,技术设备继续加强;二是项目的设计符合国家导向,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向。张春庆说:“农学学科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的交叉都十分迫切;我们办学要与国际接轨、与企业接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各学院之间要加强协同,促进学科创新。”
学科水平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董树亭说:“栽培生理是我们的特色,实践教学是我们的特色,服务生产更是我们的特色,这些特色要继承,更要发扬光大,要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竞争力引领事业发展。” 卢洪认为:“学生是学校生产的产品。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在工作中接地气,产品才是合格的。”落脚到农学学科和科研上,要夯实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重视田间实习,要让学生在找工作时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应该成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6月6日的报告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作了《作物学学科的现状与思考》报告,提出老学科要不断优化,新学科要与时俱进,新老学科共同促进,协同发展。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处长姜卫良作《山东农业发展现状及农科类学科建设的思考》报告,介绍了山东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山东农业面临的新考验,提出山东农业下一步的发展定位和改革设想,并对我校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农学院院长孔令让教授表示,下一步,农学院将按照“突出建设重点学科,提升基础优势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扶植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思路对学科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力争办出特色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