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点

 

    目前,全校正在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活动。讨论中,广大师生解放思想,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着眼学科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跨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把脉开方,为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营造全校师生“人人关注学科建设、人人参与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特开设“学科建设大讨论”专题,为广大师生开展学科建设讨论提供阵地和平台。

 

 

 


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吴衍涛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各项工作的龙头。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针对学科建设的理念、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我们增强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清学科建设基本思路,提高学科建设实际成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关键是弄清学科建设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
    一是提高认识,真正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要全面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意识”,正确认识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既要看到学校底蕴深厚、前景广阔、潜力无限的学科建设优势,又要客观分析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学科建设面临的重重压力与现实危机。要正确认识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学科建设与每一名教师都息息相关。既要看到教师发展必须依托于学科建设,个人发展离不开学科平台;又要看到学科建设要依靠教师,学科实力取决于教师水平,每一名教师都要明确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认真分析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能干什么,要博采众长,博学多闻,厚积薄发,实现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要正确认识学科建设与优化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科研用房要定额配置,有偿使用。对大型仪器、重要设备要建立共享共用机制,看准了就要先行先试,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二是敢于担当,真正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一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学院,建设一流的学院必须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必须依靠一流的团队,要努力提升学科建设和教师团队的内生动力。二要下好先手棋,打通学科建设最先一公里。进一步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树立问题导向,保持先发优势,先下手为强,实现学科建设的新突破。三要创新思路,用信息化带动学科建设的现代化。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与学校传统学科的有机融合,提升创新能力,打造新的优势学科,以创新驱动推动学科发展。四要找准方向,集中力量,全力突破。学科建设不能平均用力,要做好结合文章,科学研究不能“自娱自乐”,要立足于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五要正确理解错位、跨界与特色的内涵要求。错位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创新思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跨界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实现路径,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交叉融合,要打好组合拳,协同协作抱团发展;特色发展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要认清学科发展的定位,守住制高点,寻找突破点,积极培植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后发争先,后发先至,突出学科特色与不可替代性。
    三是求真务实,真正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要通过学科建设的深入讨论凝聚师生共识,汇集全校力量,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全面发展。要强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意识。没有谋划,学科建设就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没有落实,再好的谋划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要认清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抓细做实,认准学科建设的要义在于真干实干,切实保证学科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真正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与科技的需求。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切实提升服务社会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目前正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更需要我们把严的态度、实的作风贯穿其中,举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确保学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吴衍涛
责任编辑:张铁成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