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快讯

 

    4月24日、5月8日、5月15日,校报连续三期刊发评论员文章,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懂得珍惜才能更好拥有。多年来,全体师生员工群策群力,共同营造了“生活舒心、工作安心”的良好氛围,这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农大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共同为学校明天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家和万事兴 


    生活在泰城,与人闲聊之中,免不了谈及衣食住行,经常有人问起,你住哪儿啊,自己总是略带几分自得地回答,农大家属院。于是随后的话题往往转向了居住环境的优劣对比,实事求是,比来比去总会比出几分优越和满足。
    出差回家,进了校园就会觉得很亲切,长途归来,车进后门就会觉得很踏实。有人说了,这是因为氛围的熟悉,其实想想,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对环境的信任。平心而论,环顾泰城,可以与我们相媲美的,恐怕还真是屈指可数。
    环境好,得益于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的整体规划、园林的总体设计、绿植的栽培维护、卫生的日常保洁、安全的巡逻保卫,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细致工作,搭建起了这样温馨和谐的平台,才有了我们前院安心的工作环境和后院舒心的生活环境。反观那些“脏乱差”的小区,正是缺少了这些要素,才会隔三差五污水横流、放眼望去垃圾遍地、时时处处防水防火防小偷。
    环境好,更得益于大家的呵护与支持。说到底,组成校园的基本单位还是个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都深刻影响着校园的风貌。大家都去珍惜这个环境,那环境只会越来越适宜;大家都去破坏这个平衡,那秩序就会越来越混乱。孰好孰坏,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刻,往小了说,这叫心平气和、风轻云淡,往大了讲,这叫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农大是我家,和谐靠大家,此中道理,其实你我都懂。

 

 

于细微处见真情

 

    夕阳红广场上建了实木坐凳,住宅楼单元多了卫生保洁,草坪里的碎纸烟头少了,楼宇间的乱堆乱放少了,车位增加了,停车方便了,一句话,秩序更好了。生活在这里,不管是刻意观察还是无心路过,这些正在发生的细微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安居乐业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安居放在乐业的前面,说的就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环境怎么才能越来越好,大的规划固然重要,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同样不可或缺。
    于细微处用功,功到自成。无须讳言,我们所处的环境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说,那些只是小节,代表不了整体的好坏。殊不知,群众的眼睛往往就是因为一些小事而蒙上了灰尘。一个垃圾的死角、一处违章的搭建、一时随意的乱停乱放,看上去无伤大雅,其实都是事关民生的实事。从细微处找问题,从细微处下功夫,一点一点治理,一点一点优化,没有白下的力气,没有白花的时间,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于细微处用心,润物无声。毋庸置疑,不同的生活必然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有人说,众口难调,不管你如何努力,总是难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回报。君不见,春雨的力量在于悄无声息的滋润,群众的认可往往来自对细节的体验。从细微处关心群众的生活,在小工作里作出大文章,让大家感到身处的环境有温馨、有关爱、有真情,没有捂不热的石头,没有讲不通的情理,真诚为民,则民心向善,顺应民意,则民力可依。
    没有人比农大人更懂得“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道理,当校园环境正在发生悄然变化的时候,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不用吝啬赞美的语言和掌声,让我们一起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细致和真诚点赞。

 


懂得珍惜才能更好拥有

 

    晨曦初上,青年广场书声琅琅,夕阳红广场曲声振振,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日上三竿,教学区里秩序井然,生活区里安逸祥和,有条不紊,相得益彰。月上柳梢,三三两两散步遛弯,合家出行休闲纳凉,怡然自得,气定神闲。
    有人说,这样的日子很平淡,平淡到我们
都觉得习以为常。有人说,这样的生活很正常,正常到我们都认为理所应当。
    说通俗一点,习惯了,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却往往忽视了怎样去维护这样的状态。安全、秩序,缺少了这两个要素,学校将会怎样?
    安全、秩序是我们的生活之基。没有人希望生活在杂乱无章的环境里。中国人几千年来追求“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说到底就是求个心里踏实,不用时时刻刻防着谁、躲着谁。过日子就得轻轻松松,就得高高兴兴,整天提心吊胆,时刻谨小慎微,这样的生活状态,纵有金山银山,恐怕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安全、秩序是我们的发展之要。都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再硬的道理也担不起祸起萧墙。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个风平浪静的大后方。后方值得信赖,发展才能聚精会神,后方四平八稳,建设才会心无旁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中蕴含的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
    安全、秩序从何而来。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固然重要,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同样不可或缺。作为农大人,我们都应该成为学校安全、秩序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一直以来,“心灵鸡汤”在微信朋友圈里大行其道、风头无两,其实说得最多得,无非是“平淡往往可贵,失去才会珍惜”。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看似的习以为常和理所应当,因为只有懂得珍惜,我们才能更好拥有。

 
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章作者:铁成
责任编辑: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