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薰苍术……各种习俗数不胜数,不知你知否知道每个习俗背后的传说呢?其实过端午不仅仅局限在重温它的习俗,更重要的是,领略其背后独特的情怀。
悠悠粽香,浓浓忠之情。说到端午节,人们都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他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者,在《九章》中他是“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哀叹者 ,在《九歌》中他又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勇士,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他无奈抱石投汨罗江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品味端午,“忠”之情,似一缕粽香魂穿千古。
救父投江,深感孝之义。相传东汉孝女曹娥在五月初五救父投江,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逐渐形成端午节。我们在感概古人的孝道的同时,是否应孝敬一下我们的父母呢?《诗经》中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讲述父母的抚养我们长大成人的艰辛;孟郊的《游子吟》中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直言父母之恩大于海;蒋士铨的《岁末到家》以最平白的话――“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表示自己未尽人子之责的愧疚。而如今在外求学的我们,可曾记得家里时刻有人在关心我们;我们在外感叹外边的粽子比家里好吃时,可曾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家里总有那样一个人不管你在不在家,总会把你的那份粽子包好。品味端午,“孝”之义,带领我们给在家的父母送上祝福,祝福父母幸福安康。
品味端午,领略那忠君爱国之情,感动于那孝道之义,让我们在粽飘香的端午时节,品味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端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