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形式。广泛涉猎有助于博学多闻,博览群书自然能融会贯通。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读书日。从今天开始,我们开设“我推荐的一本书”专题,旨在倡导读书之风,为打造书香校园、激励广大师生畅游书海加油助力。
我推荐的一本书――《燕山夜话》
孙永华
《燕山夜话》是一部影响几代中国读者的经典文集。这是一本杂文集,由马南�(本名邓拓,马南�乃其笔名)所著。是作者应当时《北京晚报》的要求,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一个谈话专栏所陆续发表的杂文汇集而成。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正如作者在自己的说明中所讲,“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也正因如此,这类杂谈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好评,在全国许多杂志、报刊纷纷效仿,开办了一批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此文集,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写,然而字里行间我们能时时感受一股清新的文风扑面。文章一事一议,内容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笔调短小精炼、妙趣横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绝不拖泥带水,绝无无病呻吟,正适应了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短实新的文风,很多文章甚至可以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范本。其中引用的大量古文诗词、中外典故,又兼有作者客观的叙述和评价,读书的同时能使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
阅读此文集,还能使我们回味“文革”那个特殊年代政治斗争的严酷。当时的林彪、江青一伙,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从而乱中夺权的目的,对《三家村札记》(作者吴晗、邓拓、廖沫沙合写)和《燕山夜话》发起了无端的攻击,用莫须有的罪名,臆造出所谓“邓拓同志吹捧死人,顽固地提倡向死人学习,他颂古非今,借古讽今,大量地宣传了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家村’的结合当然不是偶然的,是共同的反动政治思想的产物。”这类无中生有、气势汹汹的文字,至今读起来还令人望而生畏。
文集的作者邓拓因此无辜遭受打击诬陷,被勒令在家停职检查。这位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同时又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优秀知识分子,面对江青一伙的诽谤与打击,面对残酷折磨的环境,坚持宁折不屈,对报纸上刊登文章的诬陷和诽谤进行了辩解和抗争。然而,区区一介书生,在当时全国性的政治运动面前是那么弱小和无助,他最终留下一封长信,选择了杀身成仁。直到1979年,邓拓得到平反昭雪,《燕山夜话》才重见天日。
读《燕山夜话》,了解些古今中外的知识典故,掌握些杂文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博学与胆识,回味特殊年代的严峻与复杂,的确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