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各大高校均开设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能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而且提高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近期笔者却在近现代史的课堂上发现:认真听课的没有几个人,更多的同学借用这节课的时间玩手机,这节课课堂纪律比其它课程都差。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担忧:大学历史课该何去何从?
    南京师范大学曾经举办中国国家历史高端论坛,论坛主题之一是研讨高校开设“大学历史课”的必要性,最终讨论结果是有必要开设,并提出现行的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局限于一段历史,不利于学生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深入了解。
    近现代史课没有专业知识的晦涩难懂,也没有太多考试技能的要求,理应很受同学们欢迎,可为什么在大学课堂里遭受如此的冷落。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很少有人心中能有鲜明的历史感和历史使命,心理上不够重视带来行为上的懒散,我们接受过这么多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形成根深固蒂的概念,那欢乐荣辱已经不能震颤我们曾经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大多数人对于历史是无感的,麻木是最可怕的状态,几乎没有几个同学懂得学习近代史的意义,散漫和不重视也就顺其自然。
    笔者认为,近代史课程在大学是很多必要开设的。上世纪30年代章太炎说:“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不讲历史,昧于往迹,国情将何由而洽 ?无历史即不见民族意识所在,史学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增进爱国心的源泉和凭借。”当代大学生历史感缺失,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近代史课程,理应成为一种价值工具,带来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真希望能在以后的近现代史课上多一些认真听课的身影,历史就在弹指一挥间,生命却永不停息,穿越这其中的漫漫长河,我们会懂得更多……
 
文章来源:园艺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邹磊 王燕杰 方婷玉 闫一皓
责任编辑:黄伟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