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副校长张宪省到部分教师的科研推广基地进行考察调研。他强调,采取措施鼓励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服务生产的能力。
张宪省首先来到位于泰安岱岳区房村镇邹家庄村,考察资环学院骆洪义副教授在这里开展的无土栽培研究和示范推广情况。骆洪义探索出利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蔬菜保护地种植普遍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为菜农带来显著的增产效益。据介绍,应用这项技术,两季西红�产量可以达到一亩地2万多公斤,而且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这项技术已经在东营、莱芜、滨州等地推广,深受农民欢迎。看到大棚里硕果累累的西红�,张宪省十分高兴,对骆洪义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开展科研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向骆洪义详细了解这项技术的研发过程和推广应用情况,关切地向农户询问收成、市场行情。这里的种植户不光采用了骆洪义的无土栽培技术,他们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是科技处处长米庆华主持研制的曾经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涂覆型消雾无滴膜,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溉用的是我校智慧农业实验室新研制的物联网自动控制系统。张宪省对一同参加考察的科技处处长米庆华说,要鼓励更多的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推动生产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些成果在生产上推广的同时也可以放到我们的校内科技示范园,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开阔眼界、提高专业能力。
泰安市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出口数量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加工企业。植保学院刘玉升教授与这家企业合作,开展有机菌肥研制与应用示范,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为农作物有机生产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张宪省听取了刘玉升关于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的相关情况介绍,仔细了解这个研究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所产生的效益,充分肯定了刘玉升长期以来坚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的做法。他指出,我们的科研创新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明确方向、把握重点,要树立先进的标准和理念,在农业方面着重围绕生态、高效、优质等方面开展攻关,在新品种选育上下大气力,在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上多做文章。
张宪省在考察中指出,近年来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科研基地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研究、服务三农。要在管理上采取措施,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调动老师们科技创新、服务生产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必须加强合作,要鼓励老师们在科研中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上大项目、出大成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