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视点

今年的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据南京市政府公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祭仪式将于本日10时举行,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应当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同时就地默哀1分钟,致哀1分钟后恢复正常(正在从事特种生产作业者除外)。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抗战期间,我国伤亡人数多达3500余万,而南京大屠杀作为日本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一起惨案,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然而,国家层面一直缺少一个集中祭奠平民死难者的纪念日,这与我国二战战胜国的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原全国政协常委赵龙表示,“公祭日的正式设立表明了整个民族铭记历史的决心,更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尊重和对平民生命的敬畏。 ” 

惟有以最浓烈深沉的情感缅怀死者的民族,才能更坚定地为生者谋求福祉;惟有尊重历史而充满自信的民族,才能更坚定地走向复兴与辉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学会担当。走向复兴与辉煌的中国梦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家国梦,对待历史我们不能麻木,也不应仅有愤慨和心痛,更需要的是学会理性,是学会将一颗爱国心化为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不管是克制住“低头族”的诱惑,潜心修身储能,还是为山区的贫困孩子寄去几本书、几件衣服;不管是走进农村为农民带去现代农业知识,还是在实习岗位上不断砥砺自己。我们能做的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是尽自己的力量,千千万万的微小力量终会聚沙成塔,凝聚成伟大的中国力量,让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美好未来。

逝者已逝,生者永不忘却,生者还需前行!

 
文章来源:农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李涛 刘晓丽 唐小涵
责任编辑:王利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