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学校召开盐碱地改良利用项目启动会,由学校自筹100万元资金资助的21个盐碱地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正式开始实施。校长温孚江、副校长张宪省以及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项目专家参加会议。
环渤海地区有5000万亩盐碱地,都是中低产田和荒芜的土地,这片新生的土地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加强盐碱地开发利用,对增加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配合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今年4月学校开展了盐碱地改良利用项目征集活动,共收到项目建议书60项。经专家评审,最终有21个项目获得资助,学校筹集100万元用于这些项目研究。这21个项目的研究内容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重要农作物耐盐碱种质创新与品种筛选、盐碱地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高效新兴产业示范研究等。这是山东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之后设立的第一批研究项目。
温孚江在会上讲话,对开展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提出要求。他指出,前不久我们组建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研究院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需求,立足山东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和超前布局,集中资金和人才在某个项目上实现突破。我们加强顶层设计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项目的孵化培育,要通过我们的研究把小课题培育成大项目;二是人才的孵化,目前不少青年教师申请省和国家课题比较困难,一些老师有好的想法难以实施。由学校自筹经费资助老师们开展研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温孚江指出,作为一所农业大学,服务生产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该批项目的实施,突破盐碱地土、肥、水、种、经营模式等关键技术,切实为我省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我们要敢于做开创性的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
温孚江强调,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发挥学校涉农学科创新平台齐全的优势,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要围绕盐碱地的有效利用,以粮棉为主,多种方式利用,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在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希望通过本批项目能够提升我校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方面的研究水平,为下一步申请省和国家级项目打下基础。要加强对项目的考评,今后将在现有基础上选择进展良好、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连续资助。
会议由张宪省副校长主持。他在会上强调,这些项目主要是应用技术研究,希望相关科研人员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方面多想办法办实事;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管理,保证这笔经费收到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