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3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静寰应邀来我校作题为《全球化时代大学的转型发展与学生的转型学习研究》报告。学校领导邢善萍、孙永华、张宪省、董新胜、车先礼、朱莉、嵇景涛,全校处级干部、学院教授委员会正副主任、正高级职称人员、机关科级干部、学生辅导员共同听取报告,孙永华主持报告会。

    史静寰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育等研究,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副组长、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受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特聘教授、澳大利亚大学质量评价机构海外评估专家。她主持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课题已连续进行5年,全国有近百所院校参加,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项目。

    报告中,史静寰教授围绕高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分析了全球化时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高校发展的影响,以及高校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并结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转型的案例,指出高校转型是涉及宏观大势、高校决策以及学校与外部关系的复杂政策问题,大学在转型中要结合实际,将自身组织利益与国家发展需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坚守大学使命定位,保持并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要求。同时,围绕高校学生转型学习问题,介绍了学习者的需要与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探讨了MOOCs时代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对中美高校教育、国内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进行比较,提出教育的真谛是互动和融合,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高校要建立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教育系统,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式的学习行为与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孙永华在主持报告会时说,史静寰教授结合山东农大的办学实际,针对全球化时代大学的转型发展与学生的转型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鲜明,深入浅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令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文章来源:农大报社
文章作者:郭翠华
责任编辑:黄伟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