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和财政厅联合下文,公布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名单,我校牵头组织的两个中心入选。“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获立项建设,“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入选自主培育建设名单。全省高校共立项建设23个协同创新中心,自主培育12个。

    全省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区域发展、面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四种类型,我校立项建设和自主培育的两个中心均为面向区域发展类型。

    “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由我校协同青岛农大、省农科院、登海种业和金正大公司建设。于振文院士为牵头人。目前粮食安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已进入到单产决定总产的时代。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约占粮食作物的92%,中低产田面积约占70%,增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制约山东省小麦玉米增产增效生产的技术瓶颈,中心汇聚各参建单位的优势研发资源,构建一流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学科融合与发展,为区域粮食作物增产增效生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建设期满,小麦玉米周年粮食单产平均增加50公斤/亩;形成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100名以上研究生,在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形成更加完善的协同创新体制和机制。中心实行全员聘任制,对聘任的每个PI团队每年给予定向资金支持,对取得重大成果的人员进行后补助。

    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由我校协同青岛农大、省农科院、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华盛农业公司、龙口凯祥公司建设。副校长高东升教授为牵头人。中心围绕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综合管理技术、风险预测预报以及园艺机械装备研发和设施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面向果蔬科技前沿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在一个建设周期内,通过对品种、技术、机械装备、风险预警的整合应用,提高果蔬生产效益15%以上;建立“首席专家+骨干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为模式的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团队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果蔬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就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在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机制、招生模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拥有相对自主权;在研究生招生、优秀人才计划、公派出国学习和交流等相关资源配置方面,享受倾斜支持;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相关教育、科技、文化项目时,获得优先支持。同时省财政还将设立“高校协同创新专项资金”给予集中投入。
 
文章来源:农大报社
文章作者:翟荣惠
责任编辑:王利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