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916日上午,农学院在南校区第一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新学期首期“神农名家论坛”――作物科学研究进展学术报告会。本次论坛农学院有幸邀请到彭少兵教授向学院2010级全体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学子们介绍了其在水稻科学研究上的心路历程。

彭少兵在论坛上提到了其107SCI收录论文中6篇引用率极高的文章。其中引用数高达296的论文《Rice yields decline with higher night temperature from global warming》在同学们中间引起强烈反响,不仅是因为它是美国《探索》杂志 “2004年度全球100项重大科学新闻”,还因它开起了国际高度重视晚间高温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的新纪元。彭少兵介绍说,目前关于大气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在国际上争议颇多,大部分关于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昼夜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这篇论文利用连续1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首次定量分析了夜间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夜间温度影响水稻产量的内在机理以及可能的遗传改良途径,为通过育种的手段解决夜间温度升高使水稻减产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彭少兵的高水平报告和独到见解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指明更多的研究方向,也与同学们产生了强烈共鸣。特意从校本部赶来的研究生学子紧紧抓住彭少兵来到南校区的机会,踊跃提出包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法”、“水稻与小麦、玉米类作物的联系”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与彭少兵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交流。

最后彭少兵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他希望大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人云亦云,用实验数据说话;研究过程中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坚持标准化试验;注重多领域内合作与交流,通过积累提高自己的实力。报告会结束后,2010级植物科学与技术1班的王维同学感慨道:“很幸运能听到这么高水平的报告会,学习到好论文不一定要有多尖端、多先进的复杂试验,关键是论文实实在在的内容,做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这是彭教授带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彭少兵,男,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讲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文章来源:农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李涛 尹昌美 张新媛 范秀丽
责任编辑:王利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