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国际交流学院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与暑期各项工作的结合文章,力促学院内涵建设与科学发展。
一是做好学困生的电话家访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各年级辅导员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和学年整体表现,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原因做了认真梳理,并向家长做了交流沟通,使学生学业规划更加明晰。
二是做好招生咨询工作,展现良好办学形象。今年,中德合作办学咨询电话格外火爆,学院安排专人做好招生咨询问题解答工作,做到咨询时间不间断,解释情况有耐心,回答问题不夸大,有理有据地把中德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介绍给大家,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三是做好新生电话回访工作,提高准报到率。根据学校招办提供的新生录取名单,学院及早安排落实对每位新生进行了电话回访。除个别新生有特殊情况不报到外,237位新生已明确按时报到,准报到率为91.9%,为学校安排住宿,为学院实施分班教学提供了可靠数据。
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和总结工作,提升就业数量和质量,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2013届毕业生获得中德双方学士学位比率达75%,在德国及其它国家读研率达40%,均创近三年来新高,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五是做好暑期德语补习强化工作,夯实教学质量语言基础。暑假期间,学院安排3名德语教师免费为51名同学分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德语听、说、读、写补习,师生冒酷暑,战高温,经过德方组织的考核,最终实现德语语言过关率达96%,为新学期德方专业课的授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恰逢国际交流学院建院十周年,学院将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本科教育审核性评估工作,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认真梳理办学情况,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促进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办好学生和社会满意的国际合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