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一支支蜿蜒的队伍从农大北校区出发,向着泰山不急不缓地行进着。这是农学院一年一度的泰山植物认知实习课,在4为植物学实验老师的带领下,农学院12级学子展开了一次奇妙的自然之旅。
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谈论着路边不认识的植物,交流着识别经验。到达目的地后,张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标本制作的技术性问题,包括标本原料的处理、标本夹的使用以及标签的书写,老师交待完任务后便提醒大家采集植物时注意安全。“植物处处有,生命只一次。”张老师说,“植物虽然有很多,但大家也不能肆意破坏,我不想看到你们经过之后只剩下残枝败叶,这是对大自然的不尊重。”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张老师一声开始后,跃跃欲试的同学们便四散开来,寻找自己的“作战阵地”,一阵“扫荡”之后,便回到“大本营”压标本、写标签。
中午休息时,大家围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张老师讲那些有趣的植物小知识,如泡桐果实的白绒有椰蓉的味道,猫眼的花粉有毒致失明等。其间,植物科学与技术1班的生媛于老师交流说:“我是第一次接触标本制作,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张老师听后,微笑着说:“其实做标本并不复杂,只要细心,就可以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标本。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农学院秉承“实践出真知”的原则,经常组织同学们走出沉闷的教室,到真实的植物天地间遨游,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融于有趣的实习过程。“不管是参观企业还是到泰山实习,我都很喜欢。设身处地的参观、实践的效果远比单调的‘填鸭式’灌输来的好,同学们也都很喜欢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式。”种子科学与工程2班的以为女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