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快讯

    目前,国际交流学院教学的师资主体都是外聘或德方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也大都是外聘,真正属于学校的师资队伍所占比例极少。鉴于独特的办学条件与环境,国际交流学院统筹“三段”、“四关”、“五位一体”模式做好学生学业规划。

    构建“三段式”培养工作模式,让学生明晰不同学习阶段(语言学习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国外留学阶段)的学习特点、任务与达成的目标。结合学院办学9年来的学生就业情况,大体有德国考研型、英美考研型、国内考研型、国外就业型、国内外资企业就业型、国企就业型、公务员型、自主创业型和依托父母型共九种就业模式供学生参考。

    每个学生可根据学院提供的几种就业模式,围绕目标与方面,自行制定计划,认真填写《大学生学业规划手册》,并在不同的阶段对自我规划进行评估、调整、完善与总结。最基本的要经受住四关检验,完成四个基本目标。一是语言关检验,夯实语言基础;二是出国关检验,能够顺利出国学习;三是毕业关检验,能够顺利获得中德双方学位;四是就业关检验,能够经受得住国内国外大环境的考验。

    学院将结合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等,形成校院、家庭、社会教育联动机制,国内与国外教育引导无缝连接。构建“学院统筹、教师指导、学生规划、家长督导和德方保障”的“五位一体”教育模式。

    据悉,自深入推广三种模式以来,学生的学业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有的放矢、现实可行。下一步,学院将根据学生学业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对学生在学业进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或共性问题予以指导,不断完善措施,确保该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显著效果。

 
文章来源:国际交流学院
文章作者:张丽敏 吕建设
责任编辑:王利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