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10月17日晚7点,食科学院在校本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硕士研究生徐艳、卢晓明、任伟伟和刘星分别做了题为“胴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相应的减菌措施研究”、“大蒜绿变色素形成的分子途径研究”、“酸解法制备豆皮低聚木糖的研究”和“提取条件对天然抗氧化食物清除亚硝酸盐效果的影响”的学术交流报告,食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学校“1512”工程2层人才李大鹏教授和食科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牛肉货架期的重要因素,因此而导致的牛肉货架期减短、安全风险增加已成为制约我国牛肉成产企业技术发展的瓶颈。徐艳调查了几种减菌措施对牛胴体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发现复合喷淋减菌效果最显著,值得在我国肉牛屠宰企业进一步推广。
    大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或供调味,但在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绿变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外观,妨碍大蒜的进一步加工。卢晓明通过对ALAD基因的研究,从分子方面进一步揭示大蒜绿变的分子机制,为揭示大蒜绿变机理及生产上控制绿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低聚木糖目前功能性低聚糖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由2~7个D-木糖残基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任伟伟以豆皮为原料,采用酸解法制备低聚木糖并进行脱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木聚糖酸解液中的成分,发现酸解法制备的低聚木糖成分主要为木二糖和木三糖,占木聚糖酸解液的45.6%,此结果对功能性低聚木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对人体有潜在的健康威胁。刘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了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溶剂用量和提取次数对清除亚硝酸盐的影响,不仅能实际降低食品中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健康威胁,还有助于食品安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食科学院学术交流报告活动是学院在研究生中发展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学术和传承学术的“常态化”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交流与讨论的机会,以便更好地冲破固有思想的束缚,发扬探求和创新精神,营造一个浓厚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氛围,呈现食科学院在学术文化上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文章来源:食科学院研究生会
文章作者:王新春 刘榕 王梦颖
责任编辑:李波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