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晚7点,食科学院在校本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硕士研究生曹娅、徐美霞、邢艳霞、李亮亮分别做了题为“粮谷中八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栝楼皮活性成分提取分离鉴定 ”、“蒜氨酸的分离纯化”、“大蒜及其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研究”的学术交流报告。硕士生导师、学校“1512”工程2层人才李大鹏教授,食科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成果交流活动。
粮谷主要包括大米、面粉、玉米、小米高梁等。曹娅介绍了大米、小麦和大豆中8种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是检测粮谷中真菌毒素的有效分析方法。
栝楼,是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宽胸、理气、散结、化痰等功效。徐美霞介绍了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瓜蒌皮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为进一步明确瓜蒌的药理作用,深入开发利用瓜蒌保健食品资源提供了参考。
大蒜具有强力杀菌、防止肿瘤和癌症、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等功效。蒜氨酸存在于大蒜中,经大蒜酶作用分解后,产生大蒜气味的裂解产物,有类似大蒜素的抗菌作用。邢艳霞介绍了以蒜酸为原料,经灭酶、纯化、进而得到蒜氨酸结晶。
李亮亮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分析大蒜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以探明吡唑醚菌酯在大蒜上的残留规律,提出吡唑醚菌酯在大蒜上的合理使用方法,对评价吡唑醚菌酯的环境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食科学院学术交流报告活动旨在丰富校园学术文化,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通过学术交流报告,启发了广大研究生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的思考,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力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