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至2日,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建设启动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泰安召开。会议由于振文院士主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处长杨礼胜、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邢善萍、副校长董树亭、农业厅科技处处长姜卫良参加会议并为实验室和实验站授牌。
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构建30个学科群建设,意在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减少重复研究。学科群按照学科领域、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布局。每个学科群包括一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几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若干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综合性实验室在学科群建设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30个综合性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山东农大是唯一的省属农业高校。
邢善萍在致词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领导、专家和朋友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山东农大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杰出校友等多方面的办学情况。她说,会议的召开,专家们之间展开的广泛、深入的探讨,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的建设,使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发展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共同为“三农”问题解决和我国农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将全力支持学科群的建设和发展,为学科群搭建平台、争取项目、引进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杨礼胜介绍了农业部启动学科群建设的有关情况。农业部30个“学科群”(也称“学科领域群”)建设,都是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基础,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按“学科群”部署来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就是把过去“一个一个建”的方式改变为“一群一群建”,逐步形成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杨礼胜希望学科群建设中要建立健全分工合作、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综合实验室牵头和动态考核机制,把学科群建设成为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据杨礼胜介绍,到2015年,将完成30个以上的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建设、建设170个以上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200个以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良好的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
姜卫良在致词中表示,山东农大为山东省的农业科技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省农业厅一定全力支持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建设。
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共包括一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3个专业性实验室、7个区域性实验室、16个科学观测试验站。学科群将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分子生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理论与技术,农田生态系统及其对环境适应的机制,作物耕作技术和高效农作理论等方向开展研究。
于振文院士对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要求实现三个创新。第一,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包括让中青年成为学科的中间力量,培养一大批研究生作为本学科的接班人,发展壮大学科科研队伍,让更多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第二,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大家要积极争取课题,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集成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第三,实现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的理论创新。每一项关键技术的创新,必定有理论的创新。技术创新形成作物新的品质、新的产量,形成新的规律,适时总结出来,就是学科的新发展,就是理论的创新。每个实验室都要创造做科研的条件,把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团队形成合力,创出关键技术,阐明理论基础,在生产中做出贡献。
南京农大副校长丁艳锋、四川农大副校长杨文钰、江西农科院党委书记谢金水、山东农科院副院长万书波、广西农科院副院长陈彩虹等来自27个农业大学和农科院的9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28位专家作大会报告。会议通过了学科群工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