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从“科研诚信教育”入手。12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诚信巡讲” 活动在山东农大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局副局长陈越就科研诚信问题为农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专题报告。我校党委书记邢善萍在巡讲活动上致辞,副校长张宪省主持。
邢善萍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科研工作情况。她说,进入“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快速发展,自2008年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以来,经费连年增加,今年实现了2.0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逐年递增,共有196个项目获得资助。近五年来学校获得了包括5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18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500多篇,获权专利130多件,审定品种45个。学校始终把科研诚信建设作为保障学校科研活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制定实施了《山东农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通过严格监督、强化教育、自律,学校的科研诚信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她希望老师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陈局长的报告精神,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共同建设我们的科研诚信体系,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陈越用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严重学术不端事件、中国科协的调查结果、国外学术机构对中国论文的态度、国内著名学者的评价等多方面来阐释学术不端在中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中的严重程度。陈越介绍,为了有效制止学术不端,基金委在1998年就成立了委员会,出台了《基金资助过程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受理查处各种涉及学术和非学术的举报。他介绍了基金委处理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抄袭、造假、一稿多投等事件处理的过程。陈越认为,现在处理学术不端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围绕着一个事件,会有更多的人做出更加不端的举动。陈越说,学术不端的原因,有官本位思想、评价体系、利益冲突、科研诚信教育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简单说,是因为在我国,造假者正处在低风险高回报阶段,只有完善惩戒制度,让违规者、造假者、剽窃者付出高额成本,让他们信誉扫地,身败名裂,才能真正有效防止造假频出。他举德国GIESSEN大学处理一个博士生数据造假的例子,阐明造假在德国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一个学生的关键数据造假,导致了学生、导师、指导教师、论文评价者、校长一连串的处分。
陈越还以《谈科学问题凝炼与选题》为题,用生动实例为大家分析怎样选一个可行性与创新性都可行的选题。陈越说,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选题都是基础研究,是为了取得根本原理的新知识而开展实验工作或者理论工作,方向上越来越向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两极发展。要取得一个理想的选题,应该有丰厚的知识背景、阅读过许多英文文献、与同行有深度的交流、对申请的领域有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