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11级新生更好更快地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文法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学院特色,采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
德育为本,践行农大精神。针对新生入学迷茫的思想实际,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以“爱国爱校”为主题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业观。《携手登攀,共创辉煌》的农大校歌学习,鼓舞新生在大学生活中要以“登高必自”的精神,团结合作,共创辉煌;“八荣八耻”歌曲教育,以引导新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宗旨,以践行农大精神为主线,以“爱国、爱党、爱校”教育为重点,在新生中间营造了“知荣辱,明方向,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立足专业,建设优良学风。文法学院以新生适应性教育为契机,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依托丰富的学院教学资源,抓住机遇,在新生中间先后举办两场内涵丰富的人文讲座,在传统文化、社交礼仪等给予新生以良好的影响;全面做好《学生手册》的集中学习,突出重点,强化指导,通过新老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方式提高新生学习效率,并精心组织筹划《学生手册》考试,在试卷编写、考场安排等方面别出心裁,力求发挥好《学生手册》教育在新生优良学风建设上的至关作用。
心理沟通,营造温馨生活。学院组织开展新老生交流会和心理健康讲座等适应性教育系列活动,对新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思想认识,以便对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成长困惑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将问题排除在萌芽状态。学院支持各班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加强同学间相互交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尽快融入新班级。同时,学院形成以院级心理咨询员、专业辅导员、班级心理观察员为主轴的心理健康体系,保障切实做好新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新生营造温馨生活。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当前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文法学院多措并举,以践行农大精神为主线,以服务新生为理念,科学把脉新生工作关键所在,对“症”下“药”,扎实推进新生适应性教育,为新生尽快适应快节奏的大学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文法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肖秋生 张夫华 张莉庆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