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9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在宿舍内自缢轻生。随即,农学院召开学生心理工作会议,将新生心理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以“农大精神”为指引,以“磐石工程”为切入点,统筹安排,多措并举,力求以“心”关“新”,创新关“心”,帮助11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塑造健康心理,提升综合素质,保障新生在将来四年大学中高效率学习,高质量生活。
    创新“播种”方式,心理健康深深扎根。第一,创新宣传方式,营建温馨的学院氛围。学院注重心理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通过飞信群、公共邮箱、班助互动等形式在新生中积极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学院以展板、宿舍楼心理小贴士等方式及时有效地帮助新生认识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生活,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创新心理问题反馈思路,畅通心理交流。学院通过“我与院长面对面论坛”、“我和团委老师有话说”以及新老生交流会等活动形式,为大家搭建吐心声、促交流的平台,使大家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使“心理健康”真正入脑入心。学院一系列创新措施,力求在新生间建立起牢固的心理健康堡垒,为学院各项心理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松土施肥”,优化培育模式。首先,学院按照《农学院新生团体辅导活动计划》周密安排,悉心准备,携手学院心晴心理协会,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扣开心门。制定出三步“成长”的模式:“相聚农大,相识你我他”;“我们都是班级一份子”;“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团体辅导活动以引导新生相互交流、提高团体的信任度和默契度、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目的,以切实解决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为目标。其次,学院团委老师、班主任助理深入新生中间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学院团委在学生中间以调查问卷、定期进入新生宿舍等形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波动,切实做到两个“及时”:及时反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新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不安。班主任助理及学生干部作为连接学生与学院的枢纽,倾听新生心声,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消除心理困惑,促进学子健康成长成才。
    农学院以北京大学新生自缢轻生为鉴,创新开展新生心理工作。新生“花园”种“心花”,精心管理、培育促“花开”。农学院一系列措施,为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大学的挑战与机遇提供了保障,为学院创建优良院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农学院团委
文章作者:李涛 王佳兴 李媛媛
责任编辑:王利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