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认真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总体部署要求,团结带领全体师生,紧抓发展机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推动学院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开新局,实现了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五年,我们坚持党建核心地位,引领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学院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双建双带、双融双促”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重视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队伍;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严格组织生活,累计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6项。
学院党委积极推进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学院“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委委员联系党外人士和离退休老教师工作制度,扎实做好统战工作、离退休工作。
五年来,学院1个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已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审核验收;1个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已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审核验收。学院党委荣获省委“2020年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称号;1个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1个支部入选省委教育工委样板支部建设,5个支部被学校党委评为五星级“过硬党支部”。1个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1个集体获山东省委“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等。8人次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人当选省党代会代表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平台多次对学院党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这五年,我们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项目;先后增设省属公费农科生农学专业,以及新农科实验班农学方向和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五年来,新上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教学案例入选国家案例库,6门课程获批山东省省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入选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累计主编或参编教材13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学院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购置教学仪器设备600余台件,价值1500余万元,为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建立完善了“三田、两地、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五年来,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研项目立项4项,8人次在国家、省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这五年,我们坚持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主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抢抓机遇,组织申报各类学科建设项目和平台建设项目。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全国排名第5;作物学科入选山东省双一流学科建设(2016-2020)和新一轮高峰学科建设,最新农业科学ESI全球排名居前1.68‰,在作物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和栽培生理方向居国际领先水平,具备核心竞争优势。
依托作物学学科,学院建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等1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现有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37台(套),仪器设备总值2.67亿元。五年来,学院累计立项973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任务3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62项,累计立项经费1.97亿元,人年均科研经费63万余元。
这五年,我们坚持服务三农初心,强农兴农使命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以科研创新、技术进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奖励6项,1项成果入选2020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3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42篇;累计出版专著6部;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7项、软件著作权14项;审定作物新品种2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7项。
学院立足人才优势,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现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专家指导组成员6人、国家和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17人、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和扶贫专家22人。五年来,学院累计选派25人次到地方担任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等,组织1000多人次专家教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等,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00余场次。2021年学院获得“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称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科技日报》等媒体多次对学院社会服务工作专题报道。
这五年,我们坚持人才引育并举,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学院大力弘扬老一辈农学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重视实践、默默奉献、服务“三农”的报国情怀;大力弘扬“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十年磨剑”的科研品质;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农学精神”在新时代教师队伍中得以传承创新。
五年来,学院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青年长江学者”,2人当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省级人才管理序列;公开招聘国内外优秀博士25人,其中,10人达到五层次以上人才,师资结构不断优化,队伍创新力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我们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三全”育人机制不断完善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积极探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2018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五年来,学院本科生累计获得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等省级及以上集体荣誉24项、校级荣誉26项;获“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等省级以上荣誉18人次,获得全国、全省学科竞赛奖励262人次;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考研深造率达50%以上,其中考取985、211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数占深造率的70%以上。
五年来,学院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462篇,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16篇,中国作物学会优秀博士论文2篇,1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创青春”全国金奖,5项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等;硕士毕业生考博深造率达60%以上。
“学习强国”平台、大众日报等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这五年,我们坚持开展对外交流,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院先后承办3场国际学术会议,邀请69名国外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来校学术交流;选派22名中青年教师到普渡大学等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访问交流,13名研究生出国开展合作研究。成立了中国山东农业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联合科教中心。学院累计有60余人次在Molecular Plant、The Plant Journal等国际学术期刊担任副主编、编委、编辑和审稿专家等职务。学院先后与美国爱达荷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开展“2+2”双学位、“3+1+N”本硕连读等合作项目,已组织14名本科生赴美开展合作培养或短期访问,90余名本科生赴国内高校交流。
笃行不怠勇担当、踔厉奋发向未来。农学院党委今后将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引领全院师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开启学院发展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