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第八次党代会  发展巡礼
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提质培优创新高 砥砺奋进谋发展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出处:新闻网 日期:2022-08-31

五年来,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完成了学院整建制的校区搬迁,举办了60周年院庆,优化了学科结构,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发展

一、筑牢战斗堡垒,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健全制度,构建系统化工作体系。学院完善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核评议、舆情监控与安全稳定等规章制度20余项,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党建工作更加系统规范。每周1次党政联席会、每21次党委会、每月1次党委扩大会、每学期3次全体教职工大会党支部牵头全员开展普遍学习,做到了将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

系统谋划,党建与业务相融共促。学院配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补充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委员,围绕中心工作设计党建活动,做到党建与业务相融共促。员教师均担任学生班主任,均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党员教师担任大学生实践活动指导老师,90%的大学生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5年累计发展党员1072人。学院党委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打造品牌,特色工作愈发鲜明。学院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形成有特色的工作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教师结合专业讲授党课,推出了“建党百年与乡村巨变”系列微党课,形成了有专业特色的“三三三”党课模式。录制的1门课程入选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好课程,2个微党课被学校推荐为山东省党校精品党课,1个微党课获评山东省二等奖。

二、强化内涵发展,学科水平不断攀升

学科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学院通过师资整合和人才招聘,逐渐强化现有3个一级学科、9个研究方向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影响力上升较为明显,在软科排名44%,达到省内一流、全国先进水平。

科研平台优势逐步凸显。学院持续加强对山东省“三农”省情调研中心、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生态安全研究智库中心等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发展通道。5年来,依托4个省级科研平台,提交的智库成果获省委书记批示2项、省长批示2项、副省长批示4项,牵头申报的山东省乡村振兴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首批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学科建设队伍逐步壮大。学院凝练了资源与生态经济、土地政策与食品安全、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农业产业组织管理等优势领域和方向,形成“学科团体型”和“科研凝聚型”学科群。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优秀青年博士生26人,教学科研队伍增加到90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资源与生态安全”团队分别于2019年、2021年获批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

三、立足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提质培优

持续强化思政教育。学院选聘院内外班主任、聘用专兼职辅导员、组建校内外双创导师团队、邀请片区服务人员参与教育管理等,不断扩大协同育人工作圈。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了“三风建设”为主线的学风建设模式、“三五三”智慧学工工作模式、招生就业“哑铃性”工作模式和“厚植+精培”双创工作模式。长期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停招6个专业,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建成新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完成山东省高水平应用性金融学专业群建设,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加强课程思政,10余个课程思政项目在学校立项、获奖,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加强教学研究,组建了15门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确定了6个重点建设教学团队,获得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新增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

全面提升育人成效5年来,学院共计向社会输送本科生和研究生5500余名。近千名学生获校级以上个人荣誉,近百个班级、宿舍、团队获校级以上集体荣誉。学生就业率90%以上,考研深造率由10%增长到24%118篇论文获得校级、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博士、4篇硕士论文获选山东省优秀论文,1人荣获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学院连续4年承办“互联网+”校赛,创业项目团队数量从50个发展到近600个,37个团队在国家A类双创赛事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

四、健全管理机制,科学研究散发活力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依托学院的4个省级研究平台和6个科研团队,定期举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分享。不间断邀请国内外同行参与研究生开题、答辩、国家课题申报等常规性工作,加强交流互鉴。常态化开展院内学术交流、科研分享,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对照学科评估标准,制定学院“十四五”期间期刊认定办法,出台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申报激励制度,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依照3个一级学科9个研究方向,打造6个科研团队,培育承担重大课题的“揭榜挂帅”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入主流。

收获丰硕科研成果。5年来,学院共申请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级课题31项,发表包含SCISSCICSSCI在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16篇,出版学术专著23部,出版教材6部。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五、突出专业特色,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以地方需求扩大服务圈。学院为单县、定陶区、邱家店镇等地方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主要的专家智力支持,组织或参与全省各地市村支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方各级领导的培训上百场,培训人次上万人,承担了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园区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规划20多个,服务圈不断扩大。

以示范项目打造智库高地。学院连续4年主持完成1000余家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239家省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实地评估工作,主持完成山东省首次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承担了山东省委政策性文件实施评估工作,8项智库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批示,学院逐渐成为省内有影响力的智库单位。

以深化合作实现发展共赢。学院与泰山区财政局、人保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天津银行等40余个地方、企业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实践育人基地,在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博兴县庞家镇等地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育人基地。学院8位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专家长期在所在领域提供社会服务,20名老师响应号召在肥城市、曹县等地方县乡政府、在国内知名企业挂职锻炼,以深化合作实现了发展共赢。

六、优化人才梯队,教师队伍蓬勃壮大

精准引育培植青年人才。学院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按照打造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要求,精准引进26名高水平青年博士,遴选、培养科研骨干,建立起由近40名青年教研骨干组成的人才队伍。组建6个重点建设科研团队、15个教学团队,建构青年骨干人才及青年创新团队可持续成长机制。

育人育已提升师资素质。学院坚持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把师德表现作为各项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选派27名教师赴国(境)外研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数不断增长。常态化开展学术沙龙,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创造优异的科研环境。

迸发活力成果不断显现。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24人次获得学校“年度教学质量奖”,6人次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3人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优秀成果奖”。学院形成人才聚集、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七、推进开放合作,国际交流更加多元

合作领域深度拓展。先后与英国切斯特大学洽谈交流,落实工商管理、经济学“2+2”项目、“3.5+0.5+1”硕士项目。积极加强人员交流。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先后组织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德田博美、三重大学教授常清秀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农业生产与资源经济系主任Sauer教授等来院学术交流。5年共计邀请国外专家来学院讲学与交流12人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教师每年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国内举行)20人次以上。

接下来,全院师生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为落脚点,砥砺奋进,赓续前行,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鲁ICP备05002369号-1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