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第八次党代会  发展巡礼
植物保护学院: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新闻网 日期:2022-08-31

2017年以来,植保学院党委、行政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文化兴院,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以党建为引领,思想政治保障有力

学院注重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明确党员学习要求,组织党员到西柏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54次,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80余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在人才引进、教材选用、教学活动等方面把牢政治观,防范校园传教等渗透活动,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

创新工作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实行院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担任班主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在日常交流中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做好思想引导。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260余次,12名党员干部到新疆对口支援、挂职第一书记、科技副职等;学生志愿者到马庄镇开展帮助农户抢收玉米活动,被泰安市电视台头条报道。

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坚持支部建在学科专业上,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学院党委连续被评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6个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二、以教学为根本,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平台条件建设,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同频共振育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植保试验站-校外教学实践育人基地”为主体的“四位一体”教学实践平台,“农科专业人才‘两方向、四层次、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特等奖。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绩进行了深度报道。

学院注重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植物保护专业获首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和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专业,2020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和烟草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招收植保公费农科生,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五年来,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学院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改善实验教学中心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学院2个,校外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25处。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升,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荣获山东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等教学比赛奖励28项;在教材编著、教研项目、教研论文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三、以引育为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学院引进国家“杰青”团队1个、海外学者1人、青年博士23人,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院注重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双导师制”“试讲制”“实践锻炼制”等。植物病理学泰山学者创新团队、真菌学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昆虫学特聘教授创新团队进展顺利。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传统优势学科教师博士比例达96%。先后派出9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问或进修,聘请海外讲座教授5人,兼职教授15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1人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被新聘为山东省产业体系首席专家,3人被新聘为山东省产业体系专家,1人获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

四、以创新为目标,学科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B等次的基础上,近5年又通过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点合格性评估和专业学位硕士点合格性评估。山东省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蔬菜病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省科技厅评估中连续获评“优秀”等次。新增立项建设农业农村部黄河下游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植物保护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行列,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名单。学科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学科影响力稳步提升。

5年,学院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292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8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地区联合重点项目各1项,总经费1.88亿元,位列学校前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6篇,其中SCI收录373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有8, 大于5的有73篇,对学校植物与动物学科的ESI排名贡献度位居第二。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他各类奖励28项。授权专利105项、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13项;出版教材和专著24部。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和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项。

举办国际卵菌遗传学会议、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年会、森林保护大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20余次,累计参会人数8100人次;邀请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芬兰和国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30多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报告近210场。组织14名本科生到国外高校研学,招收留学生1名。

五、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坚持思想引领,学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本科生平均深造率55%以上,宿舍整体考研成功案例不断涌现,5年达51个;实施“六个一”工程,打造了以“啄木鸟”沙龙为代表的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等平台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立植保学院创客中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学生创业团队成立企业9家,获得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励20多项,其中全国互联网+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全国生命科学大赛一等奖1项;2个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2个团队入围“千校千项”成果遴选宣传活动,22名学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个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践团队。

完善“三全”就业指导体系,五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4次获学校招生就业先进集体。团学工作在学校名列前茅,学院团委4次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近五年,丁绍武、刘同先两位校友先后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杰出校友;共颁发企业、个人奖学金15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学生成长成才。

六、以产业为导向,社会服务影响力不断增强

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作物、蔬菜、林果有害生物防控研究所,为“三农”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针对蔬菜卵菌、韭菜根蛆、新发病毒病等重大病虫害,研发综合防治技术18套,累计推广46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00亿元。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等方式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村从业人员15万人次,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好评。


鲁ICP备05002369号-1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