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密联系我院实际,围绕打造“事业阵地、教学高地、科研乐园、工作家园”,动员和组织全院党员、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党委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统筹发展全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定执行《食科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食科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抓大事、谋全局,把中央、省委和学校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学院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主动对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学院发展思路、方向、路径更加明确。
确保办学方向,强化思想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制度,强化理论武装,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化会议活动、课堂、网络等阵地管理,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宣传教育,累计推出教育类文章575篇,阅读量达17万人次,学院获得“学习强国”工作先进集体荣誉2次。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组织规范建设。先后制定完善《食科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实施细则》《食科学院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等制度15个,党组织建设的程序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1个党支部获得泰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重党员发展与教育工作,累计发展党员47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68名,不断提升党员质量,1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
二、坚持四个回归,教学质量成果丰硕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突出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人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食品科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获批校级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21年研究生教育管理重点课题1项,建设完成研究生省级案例库课程3项,省级优质课程1项,省研究生指导能力提升计划1项。获得本科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校级1项。构建了以“星创天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和企业行业需求引导的“校企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项目共立项554项。本科生通过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4项。
三、坚持引育并举,师资水平持续提高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明确人才引进标准,健全质量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五年来,学院新进教师26名,14名教师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年龄、学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导师44人,96%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外讲座教授6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农业产业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首席科学家1人,山东省西部人才培养计划2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师资队伍整体专业水平跨入了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四、加强科学研究,学科实力不断加强
平台团队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立项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87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72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6项;立项总经费7325.2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120.09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418篇,其中I区影响因子超过5.0的高水平论文96篇,影响因子超过10.0的标志性论文11篇,一区封面文章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名单,对学校ESI农业科学的发文贡献度22.2%。从国内看,在软科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41位。从国际看,在软科2019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204位。
五、贯彻以生为本,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构建“一二三四五”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累计开展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涌现出山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于凯铭、山东省青春贡献奖牛欣源、山东省优秀团员宋大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生连年在山东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获奖。
加强学风建设,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打造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优良学风建设体系,促成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提升了学业成绩。学生学习优良率突破70%,考研率稳定在50%左右,就业率90%以上。获得包括1项挑战杯国家铜奖、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金奖在内的省级及以上奖励135项。
注重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顶层设计“体、美、劳”等方面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打造“魅力食科学子”形象,学生在学校各项文化活动比赛中成绩均名列前茅。获得山东省“公寓的故事”一等奖、山东省主持人大赛二等奖等省级奖项25项。9支社会实践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暑期实践团队,25名同学获评省级优秀暑期实践个人。
六、以需求为导向,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了系列结对帮扶、校地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与人才培训工作。先后组织专家到陕西佳县、青海、内蒙古、济南、滨州、潍坊、临沂等30多地市及相关食品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对接和产学研合作530多人次,建立乐陵市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宁阳大枣产业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26个。在青海、德州、内蒙古、临沂、泰安等地开展肉牛养殖、牛肉保质期、果蔬保鲜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5000余人次。浑浊小麦啤酒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水果适温冷链物流保鲜关键技术研发、彩麦精深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20项成果实现转化,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11.83亿元,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做出突出贡献。
五年来,学院年终考核均名列前茅,近三年连续名列学部第一,先后荣获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离退休工作、继续教育工作等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考核获评优秀、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过去五年是学院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创新实干、勇往直前,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强化学院党委自身建设,锐意改革、追求卓越,为建设高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