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第八次党代会  山农先锋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陈学森
作者: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新闻网 日期:2022-08-29

拳拳向农心 繁育良种促增收

 

陈学森,男,195810出生,山东临沭人,现为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现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十强”产业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智库专家。社会服务成果丰硕,研究成果全部免费赠与果农和果业企业,近4年来累计在山东、陕西等省贫困地区推广513.3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为我国落叶果树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育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

盯紧市场深耕苹果支柱产业

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年总产值达2100亿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市场上苹果特色品种严重不足,其中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苹果尤为缺乏。红肉中的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保肝等功能,但市场上几乎没有好吃的红肉苹果。因此,陈学森率先用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苹果品种杂交,获得了第一代(F1)实生苗,并在F1代群体中筛选到R6R6纯合基因型的红肉脆肉株系,其果实类黄酮含量是普通苹果的7倍,可与蓝莓比肩。之后,又利用CSR6R6新种质构建了杂种二代群体,并从中先后育出了易着色可免套袋、鲜食品质优良的“幸红”、“福红”、“美红”和“满红”4个红肉苹果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的空白。同时陈学森带领团队在红肉苹果优异种质创制、高效育种技术创建、特色多样化新品种培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使我国跃居苹果资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成功选育“山农酥”梨

技术突破带来产业振兴的“新支点”

梨能生津润燥、止咳化痰。在5月份至10月份的春燥、秋燥时节,市场需要更多优质大梨的稳定供应。但我国梨产业存在主栽品种“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梨产业的高效发展。作为果树育种工作者,陈学森希望能选育出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当家骨干”梨品种,推动梨产业提档升级和高效发展,成为产业振兴的“新支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有新品种、新技术来实现。”2003年,陈学森和团队成员采集了“砀山酥”梨花粉,与遗传背景复杂、含有“库尔勒香梨”血缘的“新梨7号”进行杂交,历时15年育成了优质、耐贮、晚熟梨新品种“山农酥”,已经成为更新换代品种,解决了我国梨产业主栽品种“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目前该品种已在山东聊城、济宁、泰安、莱芜、临沂及烟台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促进了我国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教育教学育桃李就业创业谱新篇

近年来,陈学森带领落叶果树优质高效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团队主要成员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性地推出了《创新型果树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模式涉及科研基地和教师队伍等4个要素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8项措施,实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各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导师教研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总体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2014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5年,陈学森带领团队共培养本科生1210人,硕士研究生219人,博士研究生79人,出站博士后20人。2018年,指导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在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两项全国金奖,实现了两大主流赛事我校金奖零的突破。近年来,指导本科生就业率达90%以上,指导研究生就业率达97%以上。

同时,陈学森教授坚持以科技研发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他用农民视角、农民语言、农民习俗为农民讲课,把“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讲成“接地气”的大众艺术,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田间管理”,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果农们常说,陈教授是“平民教授”“为民教授”,为老百姓送了免费的“真金白银”,让农民在“土疙瘩”中挖出“金疙瘩”,把“泥蛋蛋”变成了“银蛋蛋”。


鲁ICP备05002369号-1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