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快讯

  “韩老师,我要去市里汇报富益民农业服务公司情况,您觉得除了集约化管理后小麦、玉米增产外,还有其他内容可以说吗?”2018年新春伊始,农学院韩坤博士(下图右一)从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挂职副镇长回来后,又收到了该镇种粮大户魏德东的“求救信”。

    韩坤热情地回复了魏德东,从集约化生产使用大包装化肥、农药等方面入手,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分析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

  “相对于农户来讲,你用的肥料、农药都是大包装,从减少包装袋使用量上就很可观,而且机械集中施肥打药更加均匀,相对于手工操作的农户,一亩地用量能减少30%左右。”韩坤的一席话让魏德东豁然开朗:“对啊,我还真没想到这些。”

  “去年学院联系省内一些农业特色突出的市或乡镇,选派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我有幸申请到德平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去年5月份到镇里工作,希望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为农民做点事。”韩坤对记者说。

和农场主聊土地管理

  魏德东是富民家庭农场场长,在德平镇承包了3000亩土地,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农场主”、全国劳动模范,被国务院和农业部分别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和“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荣誉称号,还牵头成立了种子公司、富益民农业服务公司。刚到德平镇工作时,镇里把韩坤的办公和居住点都安排在了作为山东省示范农场的富民家庭农场,方便他实地调研。韩坤因此成为魏德东的“军师”。

  刚到农场时,韩坤看到魏德东一天到晚拿着锄头干活,总是很忙,便笑着对他说:“你这样忙,也只是发挥了一个工人的作用,可能还没有工人干活干得好。因为工人基本不歇着,而你有时要出去办事,一天也就干半天活。场长应该做工人做不了的事。”当天下午魏德东在农场转了一圈,就不再干活了。再次见到韩坤时,魏德东若有所思地说:“你说得太对了,以前我没有考虑过这个事,咱俩好好聊聊。”韩坤还建议魏德东多和其他农场主交流,尤其在麦收季节更应该出去看看,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理念及农作物收成等情况。

  魏德东觉得韩坤说得有道理,两三天后就做好了外出考察的行程表,决定到滨州、东营、青岛、潍坊、泰安市八家种粮大户、农业服务企业调研。在滨州的一家面粉加工企业,他们和承包了一万亩土地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场长聊运作情况;到了东营宏斌玉米生态农场,他们了解水果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在一家农资粮食销售公司,他们交谈农资销售和粮食收购一体化运作模式……回德州后魏德东对韩坤说,自己以前思想太保守了,错失很多发展机会,下一步打算成立自己的种子公司。

  和魏德东闲聊时,韩坤问他:“你了解自己种的3000亩地中哪一块地产量高、哪一块地产量低吗?”魏德东回答说:“大概知道有上千亩地的产量不太高,具体还真不清楚。”韩坤告诉他:“你得摸清土地信息,亩产1300斤以上的高产田可能目前增产潜力不是很大了,而集中力量提高亩产六七百斤的地块,能提高不少收益。”魏德东点头称是,说这个事一定得做。

  在富民农场,韩坤经常受邀为股东们“上课”。每次讲课时都有附近的种粮大户会慕名而来,听韩坤讲如何发展产业链、怎样管理农场、如何利用好土地信息平台等。魏德东感激地说:“韩老师帮我做了农场发展规划、建农场网站,从思路到技术都让我受益很大。”今年初,魏德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在会场遇到张宪省校长时说:“非常感谢山东农大送年轻老师到我们镇里挂职,希望这种做法以后能延续下去。”

和老百姓算经济账

  “德平镇来了个农大老师,还是留美博士,要在镇里科技服务半年,这个消息很快在镇里传开了,不断有周边村民至附近群众到镇政府一探虚实。大家伙儿都希望韩老师能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德平镇镇长张万里高兴地说,德平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耕地总面积约12万亩。现在镇里有143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家家庭农场,还有20个合作社。

  每年,德平镇都会对种植大户进行累计20多天的技术培训,但很多种粮大户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对一些种植新技术不理解,也不愿意听,觉得目前能盈利就行。韩坤一直思考如何和他们交流:“我得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推广应用宽幅条播、冬季浇水等技术,还要从经济上算账,这样他们才能听得进去。”比如,谈到玉米的隔行抽雄技术时,他鼓励种植大户们拿出一部分地做试验,把雇佣工人的成本算进去,让他们自己算一算一亩地盈利提高多少,心里好有本明白账。

  “我原以为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利用率挺高的,到了田间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差别太大了。”韩坤遗憾地说,德平镇土壤质量好,基本都是高产田,按照多年来专家教授们一直推广的减量播种技术,每亩只需15斤麦种。但与德平镇20多个种粮大户座谈时,他发现当地一亩地播种量在35斤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斤。“播量为15斤时,在冬前小麦分蘖期前,老百姓从地头很少能看到麦苗,由此担心第二年收成不行。播量为四五十斤时,冬前时期小麦苗长势很好,但到了春天小麦返青期,由于太稠,造成光照、养分等不足,很多麦苗分蘖后长不成,最后死掉了。”

  为此,韩坤专门找到魏德东,和他算了一笔账:麦种按2元一斤,从每亩30斤的播量减少到15斤,3000亩地仅在播种时就能省出来9万元,而且产量还会提高。魏德东采纳了韩坤的建议,在今年小麦播种时专门拿出了一百亩地,又分成五大块,分别播了35斤、25斤、20斤、15斤、10斤麦种,打算到麦收时比较一下这些地块的收成,看看哪个播量的产量高。

  看到富民农场有二十亩地的晒场,除了农作物收获时用于晾晒、堆放粮食,平时一直闲着,韩坤主动找了五个泡沫箱子,放上水,做了土豆无土栽培实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农场的人看到效果,今后在闲散地上进行无土栽培,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走进农民搞调研

  刚到德平镇上任的韩坤,正赶上镇里做现代农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工作人员正苦恼着如何下手,看到韩坤仿佛遇到了“救星”。张万里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韩坤。

  接到任务后,韩坤马不停蹄地做问卷、调查走访、统计分析数据,用20天的时间写出了调研报告。

  “他全面总结了德平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经营规模调整、文化农业发展等情况,还分析了当地青贮玉米生产、订单定向农业、农业产业链、生态农业发展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提起韩坤,张万里啧啧称赞。

  不单单如此,韩坤还走进种粮大户,和他们座谈交流,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对种粮大户进行共性分析,并写出了分析报告。

  “我在走访时发现,种粮大户基本是盈利的,但也有些非农人员承包土地,因为没有经验出现了亏损现象,个别大户去年小麦亩产才800斤,而当地农户都能到1200斤以上。他们农作物种植和农场管理经验不足,不清楚雇什么样的工人、应雇多少人,有时还为了节省成本不按时浇水,最后产量低了。”韩坤说,当种植户经营200亩以上土地时,管理成为影响农场盈利的第一要素。

  韩坤也看到了现代农业技术从研究到应用之间的“距离”。很多种植大户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面对新技术首先想到的是投入太多。对此,韩坤说:“农场主需更新观念,在技术应用方面要综合考虑材料成本、用工、产量提高等综合因素。科研人员在做研究时也要更接地气,在生产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推广好的农业种植技术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做好服务工作。”

  为了弄清楚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韩坤在镇里还做了德平镇人民政府大学生素质和工作状态调查。“挂职时间虽短,但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今后在课堂上我要把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讲给学生听,在课题研究时要想着解决生产难题,真正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优秀农科人才。”韩坤希望今后自己能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邮箱:webmaster@sdau.edu.cn

新浪微博

微信官微

Copyright © 2008-2021 NEWS.SDAU.EDU.CN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