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关于“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号召,营造良好学术创新实践氛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基础理论教学与农科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农学院以“三秋劳动”为契机再度规范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加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资源统筹和成果孕育,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实践生态链。
“知行合一,第二课堂添活力”。农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三秋劳动”安排要求,主动联系相关带队老师,并召开“三秋劳动动员大会”就劳动安全、人员分配、工具使用等问题进行详细部署解答,同时学院重申《关于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与创新学分的管理规定》,鼓励同学们以严谨的态度、高涨的热情、踏实的方法投入到劳动中去。劳动过程中,同学们严谨细致、乐于探索,主动与专业老师交流,彰显学农、爱农的实践热情,受到带队老师的一致好评。
“求知探索,科研领域早涉足”。根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实施细则》及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农学院鼓励2011级同学自主组建创新团队,提前联系相关导师,确定科研研究方向。针对创新团队多、研究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学院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召开“农学院2011级学生研究训练大会”,搭建团队与相关老师沟通平台,确保每个报名团队平等享受参与权利。与此同时,学院认真考核筛选申请项目,对相关项目提出具体考核意见,进而保证研究项目持久化、深度化,真正发挥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质价值。
“专业延伸,劳动实践出真知”。为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处,学院开垦四亩地作为2010级农学、种子、植科三个专业学生的“高产攻关田”,旨在引领学生将学过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有针对性地提高产量,增强同学们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号召同学利用周末闲暇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对田地作物进行追肥、浇水、除虫。不仅如此,农学院放宽对土地的管理种植模式,鼓励同学结合土地情况、资源优势、气候特点等因素,大胆打破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创新采用多种种植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升。
农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三秋劳动”为契机搭建创新实践新平台,构建创新实践生态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创新能力,为同学们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地促进了学院优良文化、良好学风建设。